天创管隧巡检机器人助力浙江宁波电网首条电缆隧道

站长  2021-08-12 13:24:17  阅读 2123 次 评论 0 条
摘要:

潘桥电缆隧道路径走向为创新路-四明东路-甬台温高速以西,起于创新路与长寿东路交叉口,止于四明东路与凤起路路口东侧,全长2090米,直径4米。为提升鄞州新城区整体形象,提高土地利用率,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,宁波市实施220千伏潘桥变迁建工程,正式开工新建电缆隧道,对原潘桥变电站周边架空线路实施"上改下"。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城市范围内供水、排水、燃气、热力、电力、通信、广播电视、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,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"生命线"。近年来,为了节约城

潘桥电缆隧道路径走向为创新路-四明东路-甬台温高速以西,起于创新路与长寿东路交叉口,止于四明东路与凤起路路口东侧,全长2090米,直径4米。为提升鄞州新城区整体形象,提高土地利用率,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,宁波市实施220千伏潘桥变迁建工程,正式开工新建电缆隧道,对原潘桥变电站周边架空线路实施"上改下"。

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城市范围内供水、排水、燃气、热力、电力、通信、广播电视、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,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"生命线"。近年来,为了节约城市用地,管线集约化、隧道化已经成为城市"生命线"的新趋势。其中,电缆隧道承载城市动力能源输送关键作用,为进一步加快推动智慧电网建设,服务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电缆隧道的运行安全保障成为关键环节。

城市地下电网建设普及,地下电缆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部分,电缆故障问题也随之并发,其运行状况的安全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体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,需求及时发现隧道电缆出现的故障并且予以消除。潘桥地下电缆隧道距离长、廊道空间相对封闭,限于隧道特殊的环境,人工巡检存在耗时耗力、速度慢、效率低、安全风险高等问题。

建立检测、监控、预警三位一体的智能巡检体系。

电缆隧道内设备、环境全天候巡检,为电缆安全运行提供保障。

提高巡检质量和效率,降低运维人员作业风险。

推动城市地下管廊建设与智能化巡检技术领域深度融合应用。

以天创巡检机器人为核心构建潘桥电缆隧道检测、监控、预警三位一体的智能巡检体系,不仅能实现对隧道内内部设备运行状态和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测,具备快速准确定位电缆故障位置、大数据隧道故障风险趋势预测等特点。可完全代替人工完成对电缆隧道内设备的日常巡检任务。

三位一体智能巡检"防火墙"

天创管隧巡检机器人助力浙江宁波电网首条电缆隧道 安全 第1张

  多重检测

天创智能巡检机器人搭载温度、湿度、可燃有毒气体等各类感知设备,以及可见光和红外摄像机,实现全方位环境检测。

实时监控

实施24小时实时设备、环境监控,对监控数据进行储存、分析、统计、检索,工作人员可以监控平台根据时间、任务名称等进行检索并查看巡检任务报表、数据报表、环境信息表等。

主动预警

机器人感知设备完成数据采集并进行大数据智能动态分析处理后,位于变电站主控室内的显示屏展示电缆设备主动预警、告警联动、人机协同立体巡检等应用场景。

天创管隧巡检机器人助力浙江宁波电网首条电缆隧道 安全 第2张

天创智能巡检机器人具有高防护能力和可靠性,机器人本体搭载多种传感设备,通过轨道行走方式对隧道中电缆外观及其它辅助设备外观检查诊断,对隧道内的整体运行环境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以及隧道内照明、水泵、水位、风机等状态进行监控,并将巡检数据自动保存到系统后台,生成检测分析报告,与监测系统有机地联动结合,使线路运维人员足不出户即可掌握电缆隧道内部设备、环境状况,实现对电缆隧道高压电缆的全自主、无人化智能巡检。

天创管隧巡检机器人助力浙江宁波电网首条电缆隧道 安全 第3张

天创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,大幅提升宁波潘桥电缆隧道的巡检效率、准确度和精度,释放人工效力,统一巡检数据接口,提高发现安全隐患的精准度,降低工作人员作业风险及工作难度、增强异常事故反应处置能力,确保了隧道电缆安全稳定运行,促进智能电网建设。

宁波电力设计院隧道设计负责人表示:"潘桥隧道在安全监测与预警领域创新应用了巡检机器人,不仅标志着宁波电缆隧道运维领域即将迈入智能AI时代,更是大大降低地下空间安全隐患。"

未来,天创巡检机器人将不断拓宽智能巡检应用场景,促进巡检工作更加智能、更加全面、更加高效,为设备的安全运行添加一道有力的防护屏障。


本文地址:http://news.songsongmall.com/post/210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站长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发表评论


表情

还没有留言,还不快点抢沙发?